防洪治水 防患未然
http://sc.devb.gov.hk/TuniS/www.devb.gov.hk/tc/home/my_blog/index_id_224.html
防洪治水 防患未然
近年,极端天气肆虐全球,香港当然不能独善其身。以去年为例,本港的全年雨量为3,027毫米,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九高,其中1月和10月所录得的雨量分别为267及624毫米,较过往正常数值24.7及100.9毫米高出数倍,分别创出该两个月份的最高和第二高雨量纪录;去年10月19日发出的黑色暴雨警告,更是自暴雨警告系统运作以来首个在10月发出的。有见及此,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,做足应对雨季来临前的准备,避免威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雨量多了,暴雨也会来得更快更急,我深感本港的防洪基建正面临极端天气的考验。我还记得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暴雨过后往往发生广泛水浸,庆幸近年已鲜有出现区域性的严重水浸事件,这实在有赖政府各部门的努力,尤其是渠务署同事们二十多年来在本港各处推行防洪工程的成效。渠务署自1989年成立以来,已完成约90项主要防洪工程,包括超过100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、4条分别位于港岛西、荔枝角、荃湾和启德的雨水排放隧道,以及3个分别位于大坑东、上环及跑马地的地下蓄洪计划;而现正进行的主要防洪工程则有启德河改善工程等。
蓄洪计划 提早完工
在3月16日,我很高兴出席了渠务署「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」的启用典礼。典礼中播放了一段短片,简单轻松地解释了蓄洪池的运作概念,并带出了「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」中蓄洪和拓源两个重要元素。蓄洪池利用全港首组智能水闸,实时监控区内排水系统及下游出水口潮水的水位,适时和有效地暂贮及排走雨水;同时,蓄洪池会采集地下水及雨水,回收作球场灌溉及冲厕之用,估计一年可节省22万立方米用水,相等于88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。短片将蓄洪池比喻为「海绵仔」,借此带出参照了「海绵城市」概念的「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」,是以顺应自然、弹性适应的原则,利用蓄洪、滞洪、回用雨水等方法减少径流。我知道这段动画现已上载至「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」的网页,大家可点击这个连结收看[http://hvusss.eksx.com/videoTC.php] 。另外,过去我一直有留意这项工程,知道它深得各持份者的支持和信任,因而一直能够顺利推展,现在更可以提早一年完工。我衷心希望这种与市民互助互信的精神能够继续维持,推动香港基建的持续发展。
未雨绸缪 做好规划
除了进行各项防洪工程外,渠务署从2008年开始,亦陆续检讨各区的雨水排放整体计划及拟定相关策略,以配合香港高速发展的步伐及气候变化为排水系统带来的挑战。截至目前为止,我们已完成元朗、北区、跑马地和九龙的检讨研究,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。渠务署同事会积极跟进,争取早日启动改善工程。沙田、西贡、大埔、香港岛北、大屿山及离岛的检讨研究现正进行中,而余下地区的检讨研究亦会适时展开。
更新标准 与时并进
面对气候变化,政府于2016年6月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工作小组,成员包括发展局、建筑署、土木工程拓展署、渠务署、机电工程署、路政署、水务署等,负责研究气候变化对政府辖下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。我们已就雨量及海平面上升的推算取得了初步共识,可望于2017年内完成相关雨量及海平面上升推算及划一气候参数方面等工作,从而更新基础建设的设计标准。至于极端气温的推算及参数,工作小组现正筹划开展顾问研究,预计需一至两年时间完成。
为应对极端天气所带来的挑战,我们绝对不会掉以轻心。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懈地做好防洪工作;与此同时,雨季将至,渠务署会定期巡查和检测辖下设施,确保其妥善运作,并在恶劣天气期间启动紧急事故控制中心,协调和进行紧急纾缓水浸措施。市民大众亦应共同协力保持渠道畅通,在恶劣天气下时刻保持警觉。我深信有你们帮助,防洪工作一定会成功!